The Groundwater Project

水文地球化学 – 发现之旅

Hydrogeochemistry a Journey of Discovery Cover
出版年份: 2025
页数: 262

978-1-77470-118-8
https://doi.org/10.62592/CBIQ7579

Citation:Wood, W. W. (2025). Hydrogeochemistry – A journey of discovery. The Groundwater Project. https://doi.org/10.62592/VKTX1330.

 

作者:

Warren W. Wood,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

发布时间:2025 年 2 月 12 日

描述

与传统的水资源调查相比,了解地下水中地质溶质(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溶解化学元素)的来源具有更广泛的意义。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,从泉水和渗出物中汲取水,溶质成分和浓度范围很窄,几乎所有陆生动物、鱼类和植物也是如此。因此,我们有责任在利用这种资源时维持这种关键的溶质平衡。最好通过了解其来源和控制其离子浓度和组成的机制来实现。本专著是为那些寻求对地下水地球化学概念性理解的人而写的。前四章主要是描述性的,从概念上概述了基本的地球化学,最后四章使用基本的质量平衡技术来评估溶质的潜在来源,并使用这些技术来估计含水层的物理特性。https://youtu.be/4mRFYIcDfgw

作者访谈

注册我们的邮件列表

随时了解新书发布、活动以及参与地下水项目的方式。

Invalid email address
当您注册我们的电子邮件列表时,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全球地下水社区。

内容

1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知识综述

1.1 化学原理

1.2 元素的起源及其原子结构

1.3 地下水的组成和溶质、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

1.4 水同位素

1.5 收集地下水样本

1.6 不确定性

2 控制溶质的来源和机制

2.1 平流和扩散作为传输机制

2.2 外部溶质来源:降水、河流、湖泊和连续含水层

2.3 内部溶质来源:化石、遗物、遗留或合体

2.4 内部溶质源:放射性衰变

2.5 溶质的内部来源:风化

2.6 平衡变量

2.6.1 矿物溶解度:基本的热力学性质
2.6.2 温度:一种环境热力学特性
2.6.3 pH:环境热力学特性
2.6.4 Eh (Redox):环境热力学变量
2.6.5 热力学活性:环境热力学性质
2.6.6 平衡计算

2.7 降水动力学

2.7.1 阳离子交换和吸附
2.7.2 吸附 — 去除溶质的过程

2.8 运输中的流体动力学分散

2.9 开放和封闭系统中的溶质控制

2.10 超滤(反渗透)作为溶质的物理控制

2.11 小结

3 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地质微量元素

3.1 锰 (Mn)

3.2 砷 (As)

3.3 铀 (U)、镭 (Ra)、氡 (Rn)、钋 (Po) 和铅 (Pb) 的放射性核素

3.4 锶 (Sr)

3.5 氟化物 (F)

3.6 钼 (Mo)

3.7 铅 (Pb)

3.8 锑 (Sb)

3.9 硒 (Se)

3.10 锌 (Zn)

3.11 锂 (Li)

3.12 令人讨厌的元素

3.13 铁 (Fe)

3.14 硫化氢 (H2S) 和甲烷 (CH4

3.15 小节总结:选定的微量地质元素

4 水文地球化学数据的图形显示

4.1 图设计原则

4.1.1 热图
4.1.2 等值线图
4.1.3 围栏图
4.1.4 累积频率
4.1.5 盒须图
4.1.6 直方图
4.1.7 饼图
4.1.8 X-Y 线性图
4.1.9 条形图
4.1.10 堆叠图
4.1.11 三线性图
4.1.12 棒图
4.1.13 刚性图
4.1.14 Scholler 图
4.1.15 杜罗夫图

4.2 小结

5 不同水文地球化学来源和过程的现场示例

5.1 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含水层溶质:美国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南部高平原含水层

5.2 以岩石风化为主的含水层溶质:美国密歇根州中部格兰德河流域上游

5.3 以离子交换为主的含水层溶质:美国大西洋沿海平原

5.4 以 pH 值升高为主的含水层溶质:阿曼苏丹国的蓝色水池

5.5 含水层溶质以低 pH 值为主

5.6 受超滤影响的含水层溶质:美国密歇根州 Saginaw Formation

5.7 以气体流失到大气中为主的溶质:来自阿联酋阿布扎比沿海 Sabkha 的氮和溴

5.8 Radon-222:以扩散为主的溶质

5.9 以土壤盐碱化为主的系统

5.10 评估原始状态

5.11 小节总结

6 溶质质量平衡:简单的质量通量建模

6.1 代表性控制体积 (RCV) 质量通量模型

6.2 孔隙体积

6.3 阿联酋阿布扎比 Sabkha 的质量通量建模

6.4 碳、氮和总溶质的全局质量通量建模

6.4.1 全球地下水中的碳
6.4.2 全球地下水中的氮
6.4.3 大陆的地下水风化

6.5 小结 174

7 地下水溶质的地球化学演化

7.1 石膏溶解后硫酸盐的演化

7.2 阳离子交换

7.3 黄铁矿氧化

7.4 溶质进化中的分子扩散

7.5 地下水和喀斯特地形的演变

7.6 全球地下水溶质的演变

7.7 小结

8 使用地质溶质量化物理水文特性

8.1 区域补给通量模型:氯化物质量平衡 (CMB)

8.2 使用氯化物质量平衡 (CMB) 估算水力传导率

8.3 径流通量与地形特征:氯化物质量平衡 (CMB)

8.4 相对地下水补给与地貌、土壤或土地利用/覆盖的关系

8.5 使用稳定水同位素定义 Macropore 或弥散补给

8.6 使用稳定水同位素的原始人补给水源

8.7 用碳 14 测定地下水的年代

8.8 古地下水表面补给通量和降雨量估计:阿联酋利瓦

8.9 全球活跃地下水量的估计

9 包起来

10 练习

11 参考资料

12 个盒子

方框 1 – 原子结构

方框 2 – 将活度计算应用于平均地下水成分

方框 3 – 在 MAC 笔记本电脑(Intel 和 Apple M Silicon Chip)上运行 Phreeqc 的说明

插文 4 – 水文地球化学思维的意外之旅

13 锻炼解决方案

14 符号

15 关于作者

注册我们的邮件列表

随时了解新书发布、活动以及参与地下水项目的方式。

Invalid email address
当您注册我们的电子邮件列表时,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全球地下水社区。